为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安全宣传力度,推动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,强化全校师生的实验室安全防范意识与责任担当,系统提升师生应对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,切实保障教学科研工作科学有序开展,为学校教学教研活动高质量推进筑牢安全防线,我校于 10 月 15 日、10 月 23 日分别举办 2025 年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初赛与决赛。本次竞赛由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主办,化学与材料学院承办,全程得到各学院师生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。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吕红、化学与材料学院副院长李敬发、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刘小强、李乐易以及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李俊等老师出席活动,全校各学院学生代表共计 200 余人到场观赛。

一、参赛规模:跨学科参与,热情高涨
本次竞赛自启动以来,吸引了全校各学院学子的广泛关注与踊跃报名,来自8个学院的230 名同学同台竞技,其中既有化学与材料学院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、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等涉化类学院的 “专业力量”,他们带着对实验室安全的深刻理解踊跃参与;也有长望学院、教师教育学院、雷丁学院、人工智能学院(未来技术学院)、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等非涉化类学院的 “新鲜血液”,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求知欲加入竞赛,不仅展现了全校学子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,更打破了 “实验室安全仅属于特定专业” 的认知边界,让安全理念在跨学科交流中得以传递。
李敬发在致辞中指出,实验室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,安全则是实验室运行的 “底线” 与 “红线”。他希望全体同学能以本次竞赛为契机,将实验室安全知识 “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”,时刻牢记安全责任,坚决杜绝侥幸心理,切实将安全意识融入实验操作的每一个环节,既要保障自身与他人的人身安全,也要守护学校的科研财产安全,为教学教研工作稳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。
二、决赛盛况:多环节比拼,互动热烈
决赛环节设计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,共分为团队接力、团队抢答、团队 PK三个核心环节,全面考察参赛队伍的安全知识掌握程度、团队协作能力与应急反应速度。团队接力环节:各队伍按顺序依次答题,考验队员间的知识衔接与配合默契,节奏紧凑有序;团队抢答环节:通过抢答器争夺答题权,现场氛围瞬间升温,选手们反应迅速、抢答踊跃,展现出对安全知识的熟练掌握;团队PK环节:创新性引入 “观众互动” 机制,邀请现场观赛学生加入参赛队伍,共同完成答题任务。此举不仅打破了 “观众旁观” 的传统模式,更让安全知识在互动中进一步传播,现场掌声、欢呼声此起彼伏,真正实现 “以赛带学、以学促宣”。
三、竞赛结果:奖项揭晓,激励前行
经过激烈角逐,各奖项最终尘埃落定。吕红公布了获奖队伍(附件1),她强调,举办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并非最终目的,更重要的是通过竞赛搭建学习交流平台,让安全知识真正 “活起来、用起来”。她寄语全体同学,要将竞赛中所学的安全知识、所练的应急技能,切实运用到日常实验操作中,遇到突发情况时能沉着冷静、科学处置,真正成为实验室安全的 “守护者” 与 “传播者”。
四、结语:竞赛落幕,安全不止步
实验室安全是科研创新的 “生命线”,竞赛是对全校师生守护这条 “生命线” 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阅。从初赛的广泛参与到决赛的精彩比拼,无论是参赛队伍在答题中展现的专业素养,还是团队协作中的默契配合,亦或是应急场景下的快速反应,都充分体现了南信大学子对安全责任的坚定担当,以及对科研规范的严格遵守。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已圆满落幕,但实验室安全工作没有 “终点”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以 “以赛促学、以学促行” 为导向,通过更多元、更务实的安全宣传与培训活动,让安全意识渗透到实验教学、科研实践各环节,用责任与规范为全校师生的科研之路铺就平坦大道,让创新之花在安全、有序的土壤中尽情绽放!
|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5年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获奖名单 | ||||
| 序号 | 获奖等级 | 参赛队伍名称(队长姓名) | 学院 | 学生姓名 |
| 1 | 一等奖 | 张妍 |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| 张妍 |
| 顾珈毓 | ||||
| 赵宇琪 | ||||
| 2 | 一等奖 | 张璟瑞 |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| 张璟瑞 |
| 殷豪杰 | ||||
| 骆礼杰 | ||||
| 3 | 二等奖 | 林靖芸 |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| 林靖芸 |
| 罗娅玟 | ||||
| 刘玉 | ||||
| 4 | 二等奖 | 王冉普 | 化学与材料学院 | 王冉普 |
| 葛凯文 | ||||
| 孙磊 | ||||
| 5 | 二等奖 | 张佳音 | 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 | 张佳音 |
| 杨昊昱 | ||||
| 马锦峰 | ||||
| 6 | 二等奖 | 颜昌俊 | 长望学院 | 颜昌俊 |
| 陈星宇 | ||||
| 孙斌瑟 | ||||
| 7 | 三等奖 | 丁浩展 | 教师教育学院 | 夏雨彤 |
| 王嘉淇 | ||||
| 丁浩展 | ||||
| 8 | 三等奖 | 刘之珺 | 化学与材料学院 | 刘之珺 |
| 温子睿 | ||||
| 景奕赫 | ||||
| 9 | 三等奖 | 方晗 | 化学与材料学院 | 方晗 |
| 曾欣月 | ||||
| 申倩毓 | ||||
| 10 | 三等奖 | 朱静怡 | 雷丁学院 | 朱静怡 |
| 吴心怡 | ||||
| 范家湄 | ||||
| 11 | 三等奖 | 陈尔啸 | 长望学院 | 陈尔啸 |
| 曹高文轩 | ||||
| 圣天乐 | ||||
| 12 | 三等奖 | 陈睿喆 | 人工智能学院 (未来技术学院) | 陈睿喆 |
| 张林 | ||||
| 樊一恒 | ||||